|
|||
|
|||
新华网,挺进深蓝 向海图强 连续几日,“宝鼎16”轮载运着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钢平台离开码头,驶往12海里外的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水域进行海上安装。“项目每年可发绿电20亿度,相当于节约煤70万吨,减少碳排放200万吨。”中电建新能源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助理、海上事业部主任付德光介绍。 挺进深蓝,向海图强。即墨区坚持“陆海统筹、全域皆蓝”理念,以科技创新为引领、项目落地为抓手、产业转型为导向,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,争当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。2024年,即墨区海洋生产总值达630亿元,同比增长7%。 即墨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招引优质涉海项目,新引进双丰物探等涉海项目16个,推动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北部码头等41个项目入列青岛市海洋重点项目,形成“储备一批、开工一批、建设一批、竣工一批”梯次推进格局。(此为新华网报道节选) 向海揽风、向海逐光。即墨海上光伏项目配套的绿电制氢项目,是山东省最大的绿电制氢项目。在海上新能源项目的有序建设中,将为青岛创造更多像这样的风光氢储多能互补、综合开发的新场景。 ▴人民网图片新闻——我国首个渔业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 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建设正酣。 该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海域附近,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,并引进光伏组件、系统集成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。一期规划建设60万千瓦,二期规划建设55万千瓦。 该片海域属我国第II类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域,太阳能资源丰富,区域地形平坦、地貌形态单一,有利于建设太阳能发电站。电站采用海上发电、水下养殖的模式。海上发电方面,年均可提供约19.2亿度发电量、年均产值约7.2亿元,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0万吨;水下养殖方面,网箱刺参养殖可年产刺参1974吨,多营养层次生态底播模式可年产脉红螺420吨。 ▴人民网图片新闻——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第一榀钢平台 据了解,一期项目陆上升压站主体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,预计近期将实现首批并网发电。一期项目建成后,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10.7亿度,节约标准煤约32.7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.1万吨。 ▴人民网图片新闻——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 与陆上光伏建设不同的是,海上光伏项目建设需要建设人员事先在岸上把光伏板和支架组装好,然后再通过拖船将一块块组装好的整体运送到海上进行吊装。在项目组装现场,每个光伏平台都有5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,需要安装1664块光伏钢平台。 ▴人民网图片新闻——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 |
|||
【打印】【关闭】 |
|||
浏览次数: | |||
|